1月7日,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大会暨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承办的建筑设计分论坛同期举办。建筑设计分论坛以“新设计·新住宅·新生活”为主题,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两个赛题一等奖作品主创演讲、院士大师对话沙龙和闭幕式等环节。
分论坛会场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朱长喜主持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一级巡视员王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陶志红出席分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邵韦平、桂学文、张利、张伶伶,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单位相关处室负责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郝莹,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立东,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胡颐衡,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刘宇红,大赛120个获奖作品的设计团队代表,大赛终评委员会委员,以及来自全国的建筑设计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负责人和代表,《中国建设报》、《建筑》杂志、《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等媒体的代表等,约400人参加了建筑设计分论坛。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朱长喜主持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朱长喜在开幕式上指出,举办本次建筑设计分论坛,主要目的是对刚刚结束的“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做全面的工作总结,开展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交流,分享院士、大师、专家们对“好房子”的思考与观点。他希望建筑设计行业全体同仁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从“好房子”的内涵标准、价值体系和理论体系的研究到创新实践,以及“好房子”设计与开发建设,力求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全行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努力,不断拓展和深化“好房子”的各项工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一级巡视员王玮致辞
王玮对大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肯定,对获奖作品的设计单位和设计团队表示热烈祝贺,并提出了四点意见和建议:一是建议不断丰富和充实“好房子”的内涵要义。以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重点,丰富和深化“好房子”内涵,为“好房子”的价值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付出努力、贡献智慧;二是建议用好大赛成果,推动大赛成果落地实施。希望北京市、江苏省和南京市相关主管部门要大力支持,做好大赛成果的落地应用工作,推动两个赛题项目都能率先建成“好房子”的示范项目,并在全国推广;三是建议用足大赛成果,推动大赛成果推广见效。建议做好大赛获奖作品在全行业的展示、交流和宣传工作,让建筑设计人员学习大赛优秀作品的创新理念和设计实践,深入挖掘、充分运用大赛成果,把参赛作品中蕴含的“好房子”内涵的新思想、新理念提炼出来,在全行业推广,共同推动我国住宅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希望勘察设计人员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在提高住宅品质上下功夫,整体提升住区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水平。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陶志红二级巡视员致辞
陶志红代表北京市规自委对所推荐的昌平区住宅用地能够被选用作为大赛赛题感到非常荣幸,表示将认真学习研究并吸纳大赛获奖作品的创新理念,把大赛成果充分运用到北京赛题项目的入市和开发建设,把“真题、真赛、真建”的大赛宗旨和目标真正落实到位,将大赛产生的“好房子”设计样本落实到北京赛题项目“好房子”工程的建设。她介绍,北京市规自委正在开展《北京市高品质住宅设计导则》等课题研究,推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马立东宣读大赛成果通知
马立东宣读了协会《关于公布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成果的通知》。此次大赛共120个作品荣获全国“好房子”设计奖,其中,15个作品荣获一等奖、21个作品荣获二等奖、36个作品荣获三等奖、48个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廖凯主持第一场主旨报告
中设协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凯主持第一场主旨报告。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东卫做主旨报告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东卫作了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代好房子新模式新标准的研究、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报告。报告分为“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模式:好性能供给的新住宅”“新标准:可持续建设的新战略”三个部分,总结了全国住房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当前普遍存在的百姓居住需求与满意度、设计建造、环境负荷下的住宅品质问题,介绍了国际新型住宅标准及建设模式,提出了对住房可持续建设模式与新时代住房设计的新理念、新体系、新供给的思考和观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作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作了题为《从居住需求变化看住宅设计创新》的主旨报告。报告分为“我国住宅户型发展沿革”“伴随居住需求变化而来的住宅设计新理念”两个部分,周燕珉回顾梳理了从建国开始我国住宅户型发展状况和住宅使用需求在各个阶段发生的变化,着重分析了2006年以后户型发展逐渐回归理性的进程,指出近年来住宅户型更加多元化、住宅使用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提出“既要分得开,又要合得来” “预先考虑‘住宅可变性’”“家居、家电、家装一体化”等住宅设计新理念。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杨剑华主持获奖作品主创演讲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剑华主持了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北京赛题一等奖7个获奖作品主创的演讲。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李宏宇分享作品“‘大庇天下001号’实验工程”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笑非分享作品“楼下见”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唐佳佳分享作品“生活协奏曲——未来理想社区”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马哲分享作品“居·有境,境·无界”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赵钿分享作品“相适·相望——面向全生命期改善刚需的和谐住区”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静雅分享作品“走向新住宅”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金飞分享作品“新时代·新城市·好房子”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褚冬竹主持第二场主旨报告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褚冬竹主持第二场主旨报告。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晓钟作主旨报告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晓钟作了题为《住宅发展的思考》的主旨报告。报告分为“好房子”“住宅是产品”“按照造汽车、飞机的标准造房子”“高品质绝不是多种技术的集成”“市场需求的转变”五个部分。刘晓钟从“品质”要求阐述对“好房子”的理解,分析问题在哪里、提升目标是什么,提出要按产品的标准要求设计住宅,分析了住宅类产品的品质核心,提出“好房子”不是所有技术体系的集成,要有选择、要适合市场、要与产品定位相一致,考虑各种因素和要求相互匹配,才是“好房子”,并分享了近期成功的案例作品。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钱嘉宏作主旨报告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钱嘉宏,作了题为“北京高品质住宅设计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报告。报告分为“北京住宅历史沿革与创新实践”“北京高品质住宅设计发展方向与思考”两个部分。钱嘉宏回顾了全国和北京住宅的历史沿革,重点介绍了北京市推行高标准住宅的政策措施,分享了对高品质住宅建设离不开政策引领和全产业链的推动,分享了对什么是高品质住宅、如何设计好高品质住宅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提出了如何实现高品质住宅的思考和观点。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庄葵主持获奖作品主创演讲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庄葵,主持了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南京赛题一等奖8个获奖作品主创的演讲。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杨基宏分享作品“无界小镇”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仲继寿分享作品“【适·变】面向多孩家庭与在宅养老的住区设计”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黄亮分享作品“板桥绿谷、自在生活”
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徐颖璐分享作品“绿洲公社”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吕宁分享作品“绿洲公园”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波分享作品“立体聚落·未来家园”
南京兴华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孔云云分享作品“折叠街坊”
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悦分享作品“独风雅·自繁华”
分论坛对话沙龙
马立东主持了分论坛对话沙龙。他向专家们提出了对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的感受、对未来“好房子”设计竞赛的建议、什么是“好房子”、对“好房子”工作的建议意见、建筑设计行业如何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更好地作出贡献等5个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邵韦平、桂学文、张利、张伶伶,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核心工作组的两位专家曾宇、马晓东参加了对话沙龙。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马立东主持对话沙龙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马晓东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马晓东首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作为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核心组的专家,他对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达到了最初大赛设定的宗旨目标,384个参赛作品都提供了创新理念和设计亮点。他认为,理解“好房子”需要从层级划分、品质要求与评判标准三个方面切入;“四好”建设就是处理好不同层级的关系,匹配恰当的品质。他强调,“好房子”需要有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好房子”需要得到学术的、市场的,尤其是广大百姓的评价和认可。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曾宇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曾宇表示,作为大赛核心组的专家,她认为此次大赛真题、真做、真建,就需要作品兼顾创新性和落地性,极具挑战性。她认为大赛获奖作品具有的典型特色包括:住区室外空间层次丰富、配套设施完善,有良好的住区环境,有利于邻里交往;户型设计注重灵活可变性,适应人口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空间需求;更活跃的建筑外观和体型组合,与城市肌理相融合,满足居民亲近自然和良好视野的需求;在适老、隔声、绿色低碳、智能家居等技术方面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她建议可以在线上和在全国巡回展示获奖作品,把大赛成果向全行业推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伶伶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作建筑科学研究院张伶伶教授谈了他的思考和观点。他对新时代的“好房子”提出六个关键字:“好用、普适、融合”。“好用”不仅仅是学术层面的功能主义,也不仅是对功能、空间和品质的营造,核心是要让百姓的体验感得到“好用”;“普适”并不意味着低标准,“好房子”的内涵和标准是多元的,是权重加多重要素的组合,关键在于“选择”,局部的正确不等于整体的正确;“融合”就是“好房子”既要与城市和环境“融合”,也要实现居民、政府、建设和设计企业乃至学术界等全方位的“融合”,实现共赢才是真正的“好房子”。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利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提出,“好房子”是动态发展的,正如智能手机出现之后,不仅颠覆了人们对手机电话的固有认识,而且让生活、让世界发生了以前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因此对“好房子”的认识和追求,既要立足当下,更要思考未来生活是怎样的。要全面深入地思考“变量”问题,相比高端制造的产品具有大量的“快变量”特征,建筑作为产品,更显著的是具有相对恒定的“慢变量”特征,因此才有凝固的音乐、百年住宅等认识。他呼吁,广大同仁们一定要“大胆地、坚决地走出传统的舒适区”,要具备获取和处理大数据的能力,要迈向数字时代,构筑未来的数字生活。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桂学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桂学文从3个方面谈了他的观点:一是“好房子”具有微观、中观、宏观的广义内涵的系统概念,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对住宅的传统认知和追求,就是“家园”,“家”就是住宅,“园”就是周边的环境——自然静谧的、邻里友爱的、设施完备便利的住区环境;二是要有时代性、动态发展的思维,认识哪些要素是快速变化的、哪些要素是相对稳定不变的,要动态地、系统地思考变与不变的问题;三是要实现像造汽车一样地造房子,新时代的“好房子”就要立足工业化、系统化、产品化、产业化、数字化、智慧化、低碳绿色化,新科技引领新生活。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邵韦平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分享了他的思考和观点。邵韦平指出,“好房子”工作在提出创新的概念的同时,更值得引起深入思考的,是如何把概念转化成现实?在创立新概念体系时就要思考,要转化成现实需要面对哪些问题?大赛的“真题、真赛”是建筑创意设计,“真建”则更要持续、高度地关注,只有把好的设计作品高质量地开发建设成好的住宅工程,才能是真正的“好房子”。他提出,建筑作为产品,虽然与高端制造业的产品相比,在研发投入、时间投入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异,但是需要借鉴高端制造业产品研发设计的先进体系和经验。他认为,需要构建“好房子”的完整体系,除了提出创新概念之外,“好房子”还应当富含品质、人文和艺术的内涵。
庄惟敏院士
在对话沙龙的最后,清华大学庄惟敏院士阐述了他的思考和观点。庄惟敏首先提出,“住宅设计是一件最辛苦的事”,从事住宅设计的建筑师和设计团队,都有共同的特质——牺牲精神,在工作中充满着激情,要向从事住宅设计的建筑师和设计团队致敬,向大赛的获奖团队以及所有参赛团队致敬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好房子”是全社会的事,百姓、政府、企业都要参与。他强调,什么是“好房子”?“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刘玉龙主持分论坛闭幕式并致辞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刘玉龙主持了分论坛闭幕式并致辞。他指出,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的主要工作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好房子”工作还只是刚刚起步。他希望全体建筑设计行业的同仁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刚刚结束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人民为中心,面向未来,继续全面深入研究“好房子”的内涵、价值体系和理论体系,积极开展住宅设计的创新实践,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好房子”设计样本,积极服务“好房子”的开发建设,共同努力,不断拓展和深化“好房子”的各项工作,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加建筑设计分论坛的专家和领导合影